1.学校情况
1.1学校概况。河池市巴马民族师范学校学校创办于1957年,是广西最早创办的三所中等民族师范学校之一。2014年5月,增办河池巴马国际养生旅游学校,开办中等职业旅游专业教育,开设教育类、旅游养生类、商贸技术类三大门类共11个专业。为推动中等职业教育发展,促进中等职业升学深造、提升学历,2014年以来,学校先后增挂了“桂林旅游学院巴马分校”“广西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巴马分校”的牌子,与广西中医药大学、南宁职业技术学院、桂林生命与健康职业技术学院等院校联办五年一贯制大专,依托高等院校,深化合作办学,开辟了中职直升高职、中职直升本科的升学通道,与广西中医学校等中专学校合作办学,实现资源互补,与广西义商联合教育科技有限责任公司、平果大学园区创业孵化基地等企业联合办学,订单式培养。建校以来,曾获得自治区“文明单位”“青少年绿色文明园”“德育工作先进单位”等荣誉称号。校园占地面积为占地面积155亩,建筑面积68153㎡。其中,教学用房面积25914㎡,学生宿舍面积13499㎡,办公用房面积1370㎡,食堂面积2750㎡,教职工住房面积20860㎡。资产总值 8284.45万元,学校拥有专业教学场所48余个,专业实训楼3栋,教学仪器设备总值358万元。
1.2学生情况。招生人数:942人,在校生规模:1993人,毕业生规模:学前教育专业377人,旅游专业213人,共590人,学生结构:学前教育专业1108人,旅游专业885人,巩固率:83.64%。招生人数较去年增加163人。
1.3教师队伍。学校拥有一支素质优良、技能精湛、精干高效、专兼结合的一流教师队伍,结构合理,数量与办学规模相适应,能够较好的满足教育教学需要。现有专任教师82人,本科学历80人,专任教师本科以上学历比例97.5%,研究生学历8人,专任教师硕士以上学历比例达9.7%,双师素质教师60人,双师素质教师比例为73%,高级职称30人,专任教师高级职称教师比例达33%。通过专家进校、技能大师兼职等形式,充实高职称人才,特聘专家、名师、兼职教师共26名;通过技能比武、企业挂职、顶岗实践等办法,提升技能教学水平。
在校学生1993人,师生比为1:24,各项指标比例均已达标。
1.4 设施设备。目前实验实训仪器设备总值2083.4万元,生均1.045万元;本年度新增值646万元,生均新增0.2639万元。实训工位数为2008个,生均1.008个;本年新增工位190个,生均新增0.095个。纸质图书19.6万册,生均0.0098万册;本年新增1.8万册,生均新增0.0009万册。
2.学生发展
2.1学生素质。学校坚持以德育工作为首位,以学生学业学习为重点,以学生身心健康成长为核心,不断强化思想政治教育,加强课堂教学,学校通过举办安全文明卫生活动月、感恩活动月、读书节、体育节、文化艺术节、技能大赛等活动,增强了学生身体素质,加强了学生的职业技能,学生的综合职业素质不断提升,绝大多数学生具有良好的行为习惯和积极进取的精神。
校内测试,文化课合格率95%、专业技能合格率92%,体质实际达标率为97%、毕业率99%。
2.2在校体验。学校通过对不同专业和年级在校生网上问卷调查、师生座谈会、课堂学习情况调研以及对毕业生的回访调查,汇总学生在校体验满意度情况如下。
学校对学生举行了在校体验满意度抽样调查,受访人数为150人,学生在校体验的满意度在90%以上。具体调查结果如下表1。
表2-2 学生在校体验满意度抽样调查结果
2.3资助情况。坚持以党的十九大精神统领学生资助管理工作,坚持“公正、公开、公平”原则,强化措施,健全制度,认真贯彻落实国家资助政策,使各项教育惠民政策深入人心,为精准扶贫工作和 “十三五”规划助力。发放中职国家奖学金3人共1.8万元,助学金2697人共241.55万元,免除中职学生学费3353人共计335.3万元,发放区人民政府中职教育奖学金45人9万元,发放校内助学金400人共计30万元。
2.4就业质量。分专业就业率100%,对口就业率32%,初次就业底薪1500元。升入高等教育比例为67.96%。对口就业率比上一年度减少19.21%,升入高等教育比例比上一年度增加19.17%。
2.5职业发展。学校以“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实践与创新能力强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为根本目标;遵循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的特殊规律,坚持专业技能培养与思想素质培养相结合、普遍提高与尖子生培养相结合、课堂教学与技能实践相结合、人才培养模式与市场需求相结合的“四结合”教育理念;遵循中职教育的原则,以质量树品牌,以转型促发展,以特色创优势,以服务求支持,进一步解放思想,深化改革,科学发展,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科学研究水平、社会服务能力和终身学习能力。以调研为基础,邀请行业企业专家参与讨论岗位职业能力分析,确定专业职业领域和典型岗位职业能力。校企合作确定专业人才培养目标,修订人才培养方案,构建“校企一体,工学结合,顶岗实习”的人才培养模式。融合职业技能标准,将企业的职业能力与专业教学内容结合起来,重构基于工作过程的专业课程体系。建立校企合作,共建共享校内外实训基地,达到专业教学与生产实践的无缝对接,每年通过优秀企业进校园招聘会解决学生的实习就业,提高学生岗位适应能力;学生沟通、协作能力不断提升,能较好的处理人际关系,岗位迁移能力较强;目前,学校具有多元化的办学体系项目,学生经过系统的创业课程培训,学校设有校内外实训基地,提供学生创业实践平台,学校团委经常开展学生创新活动,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较强。
3.质量保障措施
3.1专业动态调整。学校根据《教育部办公厅关于建立职业院校教学工作诊断与改进制度的通知》(教职成厅〔2015〕2 号)、《关于做好中等职业学校教学诊断与改进工作的通知》(教职成司函〔2016〕37 号)、《关于全面推进职业院校教学工作诊断与改进制度建设的通知》(教职成司函〔2017〕56 号)、《广西中等职业学校教学诊断与改进工作实施方案》(桂教职成〔2017〕19号)等文件精神,以校内专业诊改为抓手,促进专业建设与专业教学质量水平的持续改进。不断调整专业结构,认真制定专业建设规划,推进专业现代化建设,主动推动我校适应社会经济发展需要。
本年度我校新设中医康复保健专业,制定了《中医康复保健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中职),从专业定位、人才培养目标、人才培养规格及模式、课程设置及进度安排、课程描述、见习实习等方面做了科学的设计,符合专业建设实际,可操作性强,成为我校中医康复保健专业的指导性文件。
学校继续与桂林旅游学院就高星级酒店服务运营与管理专业、旅游服务与管理、导游服务等五个专业进行“2+3” 或“3+2”合作培养模式,与广西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广西现代职业学院就学前教育进行 “2+3” 或“3+2”合作培养模式。学校与广西中医药大学、桂林生命与健康职业技术学院、广西中医学校就中医康复保健专业进行“2+3” 或“3+2”合作培养模式。
3.2 教育教学改革
3.2.1 公共基础课 。严格执行国家、省专业教学指导方案,设置公共基础课程、专业技能课程两大类,其中公共基础课程开设语文、数学、英语、德育、计算机基础、体育健康、艺术(音 乐、美术)等必修课程,开设心理健康教育、就业指导、安全教育等选修课程;专业技能课程按照岗位职业(群) 的能力要求和职业资格考核标准,强化实践课程设置,实践课程课时占专业技能课程学时的50%以上。
3.2.2 课程建设 。根据企业行业发展、人才规格需求的实际和学生综合职业素质培养的要求,根据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在中职一年级新增选修课《太极拳》、《五禽戏》、《传统剪纸》、《插花艺术》、《茶艺》等课程。同时积极开展精品课程、微课程建设工作。
3.2.3 人才培养模式改革
3.2.3.1实施中高职一体化办学。学校与广西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广西现代职业技术学院联合开展学前教育五年制高职贯通培养,与桂林旅游学院、南宁职业技术学院、广西中医药大学、桂林生命与健康职业技术学院联合开展旅游保健类五年一贯制大专。学校与高职院校共同制定人才培养方案,双方协同育人,共同培养。
3.2.3.2发挥大赛引领作用。学校每年举行一次技能大赛,同时积极组织参加各级各类技能大赛,倡导以赛促教、以赛促学,引导师生重技能、比技能、精技能, 形成良好的技能氛围。学校成功承办了2019-2020学年度河池市大中专职业院校技能比赛——河池市巴马民族师范学校分赛区的比赛。
3.2.4 信息化教学。 进一步健全信息化教学支撑平台:在配备集计算机、交互式电子白板为一体的交互式教学触摸一体机的基础上,新建了两个计算机实训室,为教师信息化教学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大力开展信息化教学比赛。要求教师在平时的教学中必须运用信息化教学手段,在12月教研月中举行教师信息化教学比赛,提高了教师信息化教学水平。
3.2.5 教学资源建设 。投入资金 50 万元购置烹饪专业数字化教学资源。学校还继续鼓励引导教师搜集、整理、开发、制作教学课件和素材,目前已经建成旅游服务示范专业及实训基地共享资源库、学前教育示范特色专业及实训基地共享资源库、高星级饭店运营与管理示范特色专业及实训基地共享资源库,并在校内共享。
3.2.6 实训基地 。学校除了建有与专业相配套的实验实训室外,还根据专业特点积极联系对口企事业单位,先后与20 余个大中型企事业单位签订校企合作协议,建立起优质稳固的实训、实习、就业基地。
3.2.7 教材选用 。根据教育部关于中等职业学校教材使用的有关文件精神,学校严格执行教材选用规定。教务处根据教学计划和教学大纲的要求,参考河池市教育局下发的中等职业教育教学用书目录,制定教材使用计划。公共文化基础课和专业技能课统一使用国规和省荐教材,对于开发的校本教材必须经学校教学指导委员会和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审核后方可使用。
3.3 教师培养培训。我校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进一步增强科研兴师兴教兴校的内涵发展战略, 以促进教师专业成长为抓手,通过专业培训平台,有计划、有重点、有步骤地推进师资队伍建设,创建了年龄结构合理、专业层次科学的高素质教师队伍。学校教师(含编制外)共155人,其中副高级职称教师39人,中级职称81人,初级职称31人。中职专职教师82人,具有“双师型”教师资格的教师10人,同时具有教师职业资格证和非教师职业资格证的教师有60人。
3.3.1完善制度,多举措,加强高层次人才、双师型人才、名师培养工作,提高教师培养培训质量。截止2019年年底,学校共制定了《教师企业实践实施方案》、《教育教学研究奖励方案》、《双师型教师奖励办法》《我校教师专业成长提升培训资助方案》、《我校教研业务绩效考评实施办法》、《先进教研组评选方案》、《教育科研课题管理条例》、《青年教师培养工作方案》、《继续教育登记制度实施办法》、《教研业务绩效考评实施办法》、《新老教师结对帮扶教学活动实施方案》、《学校教师专业发展规划实施方案》、《教师业务档案管理制度》、《教学行为规范及管理条例》、《教学事故认定和处理管理规定》等制度方案,一方面以制度来鼓励教师积极主动的参与到教师的培养培训中来,不断提升自身的教育教学专业能力,另一方面通过制度规范教师的教育教学行为,保证教师的培养、培训、成长始终能坚持在一条正确的道路上。
3.3.2多层次开展教师培训工作,促进教师专业成长。培训有校级培训、市级培训、区级培训、国家级培训四个层次,培训方式有自学培训、网络培训、外出集中学习培训。培训内容主要为教师礼仪培训、师德师风培训、学科教学培训、教师信息技术能力提升培训、教师班主任工作能力提升培训、教育教学科研能力提升培训、青年教师能力提升培训、骨干教师专业能力提升培训、中层管理干部能力提升培训、校级领导专项培训等等。一年来,全校教师参加的各级各类培训累计近750人次,其中外出学习培训有247人次。
3.3.3开展专题活动,促进教师成长。今年3月份开展读书节活动,12月份开展教研月活动。在3月份的读书节活动中,学校规定教师仔细研读《有效教学27法》这本书,然后撰写读书笔记;在12月的教研月活动中,学校组织开展了“中职教师能力提升活动”“教育叙事展示活动”“中职教师课堂教学比赛活动”“教育教学理论年度论文评比活动”“校级课题结题评比活动”“巴师学报征稿及编辑活动”,在这些活动中,教师在教育教学和科研等方面的能力得到了大幅度的提升。
3.3.4积级参加各级教育行政部门组织的教育教学科研比赛,促进教师专业能力提升。一年来,在区级各种教师技能比赛中,有3位教师获一等奖,1人获三等奖;另有5位教师获评为河池市普通高中教学质量优秀教师,44位教师被评为河池市大中专职院校学生技能比赛优秀教师。
3.4规范管理情况。
3.4.1教学管理。进一步完善教学管理制度,修订了《教学行为规范及管理条例》、《教学督导管理条例》、《教学事故认定和处理管理规定》、《排课与调(代)课管理制度》、《课堂教学与学生管理制度》等一系列教学管理制度,建立了由校长负责、督导室牵头、教务处等各职能部门协调配合,督导室、教务处行使对教学管理、教学活动及教学质量的监督、检查、评估的指导职责,不断完善督导工作制度、检查制度和反馈制度。学校根据教学工作实际,出台了《教师实践方案》、《学生校外实习实训管理制度》、《课程考核方案》等一系列教学管理制度。规范了课时费管理、教师管理、学生实习实训管理等要求。学校不断加强教学管理队伍建设,提高教学管理队伍的素质;加强对教学过程管理和控制,严格按照质量管理体系的要求,提高管理的科学性和有效性,提高教学质量。
3.4.2学生管理。学校全面加强学生管理,修订了涵盖了学籍管理、行为规范、奖惩举措、困难资助管理、突发事故处理等方面的管理规范。加强学生管理队伍、班主任队伍、班团干部队伍、学生会干部四支队伍建设,认真落实一日生活制度,强化半军事化管理,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和社团活动,不断提高学生管理水平和质量。
3.4.3财务管理。为全面贯彻落实中央八项规定、中纪委“三重一大”要求的精神,按照《会计法》和上级相关财经纪律和财经制度的要求,为加强和规范学校的财务管理,严肃财经纪律,实行账务公开,民主理财,依法管好用好学校经费,我校特制订《财务管理规章制度》。其内容包括预算制度、经费和项目管理制度、预算支付系统账户资金和基本户资金管理制度、账及证管理制度、差旅费管理制度、校车使用和管理制度、公务接待管理制度、固定资产管理制度。
3.4.4后勤管理。加强后勤管理建设。学校建立了由校长负总责、分管领导专门抓、总务主任具体抓的工作领导小组,建立健全了有关后勤管理制度,以此作为开展各项工作的抓手。学校全体后勤工作人员在学校领导的带领下,严格要求自己,吃苦在前,享受在后,尽心尽力做好后勤服务工作,树立全心全意为教学服务的思想,增强后勤人员的责任心和事业心。1. 认真做好了开学前一切准备工作:维修好学校的水路,保证了开学做大扫除和平时水的供应;维修好学校的电路,保证了开学每班的照明;安排好各班的桌、凳和教师办公室,保证开学能正常上课;安排好采购办公用品及学生用品,分发到各班及各办公室,保证了开学能正常行课。2.认真做好了学校的校产管理。管理好、清理好学校的设备,丢失了的要添置,坏了的要进行了修理,让教学设备更好地提高使用率,发挥设备的功能,为教师提高教学质量出了一份力量;管理好、清理好了固定资产:开学初对各班、各室进行一次校产登记,责任落实到人头,对新购买的设备做到责任落实到人头,并让领用学生或教师签字,逐步建立各种借还制度、赔偿制度,要求师生爱护自己的学校,爱护学校的一切公共财物,特别是课桌、凳、门窗、教室墙壁等,对有意损坏学校财产的要照价赔偿,不能让学校的财产造成流失以及不应有的损坏。3.认真做好了食堂的管理,虽然我校食堂从9月份开始采取外包形式经营,但是我校依然是责任第一方,而作为后勤管理部门我们还是狠抓食堂管理,做好师生们的后勤保障。4.加强学校硬件设施的建设监督工作。2019年我校较大硬件设施建设项目有:中餐烹饪实操实训室建设;旅游酒店养生大楼装修、养生菜肴研发室及数字展示厅建设;学前教育实训大楼建设;推进学校体育馆项目建设等。
3.4.5 安全管理。学校组建了以校长黄正杰为组长,分管学生安全工作苏正松副校长、法制教育副校长为副组长,各部门负责人为成员的平安校园工作领导小组。校长为学校安全工作第一责任人,领导小组成员和各职能部门负责人分工明确,职责分明,形成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的责任网络。深化安全、综治责任追究,加大安全隐患排查力度,突出整改落实检查考核,形成了有效的管理处置体系。以规范学生日常行为管理为主线,贯穿交通、法制、消防、健康、道德等教育,切实做好对学生异常现象的跟踪,特别要加强对体育课与活动课、实践与实训课的安全管理。充分利用校园网、安全教育平台、专家讲座、年级组会、电子显示屏等宣教阵地,开展夏季防火、交通安全、防诈骗、防突发事故、防溺水等安全知识的宣教活动,培养师生良好的安全意识。积极开展消防演练活动,响应上级“防灾减灾”的精神和要求,进一步普及防灾减灾知识,提升广大师生逃生避险、自救互救能力。学校十分重视安全管理,坚持“党政同责、一岗双责”,层层落实安全工作责任,完善综治管理网络,强化制度贯彻执行。具体做法:1.安全排查。每个月定期进行一次排查,教务处负责教室、实训室、体育设施的排查;政教处负责学生宿舍、学生内部矛盾、学生心理问题等方面的排查;总务处负责学生食堂、校内商店、校园树木、饮水系统的排查;保卫科负责校内消防、监控系统、校园交通、校园周边等安全隐患的排查。发现问题及时上报有关部门,及时整改。2.安全教育。以规范学生日常行为管理为主线,以主题班会课为节点开展交通、法制、消防、健康、道德等教育。充分利用校园网、安全教育平台、专家讲座、电子显示屏等宣教阵地,开展夏季防火、交通安全、防诈骗、防突发事故、防溺水等安全知识的宣教活动,培养师生良好的安全意识。3.积极开展消防及应急逃生演练活动。响应上级“防灾减灾”的精神和要求,进一步普及防灾减灾知识,提升广大师生逃生避险、自救互救能力。4.加强“三防建设”。按照“防范严密、控制有力、全面设防”的要求,基本实现了人防专业化、技防智能化、物防规范化、自防全员化,校园监控系统、消防控制系统、一键式报警系统等设备运转良好。5.填写值周安全日记,每天由值周领导组织安排值周老师对我校的围墙、校舍、教学设施设备、用电线路电器设备、食堂管理食品饮水等得检查处置和上报情况详细记录到值周安全日记。6.实施师生结对帮扶工作,要求每个学期与每位帮扶对象帮扶活动记录不低于十次,“帮扶工作心得”不低于三篇,否则视为不完成任务,政教处期中、期末回收手册并检查,发现问题及时反馈给相关人员和部门。帮扶工作与绩效考评挂钩,年终由政教处负责考评,每学期期末根据帮扶实效对帮扶老师进行评优。
3.4.6 科研管理和管理队伍建设。学校重视教科研队伍的管理与建设学校重视教科研队伍的管理与建设,重视科研引领,实施科研兴校战略。学校设置教研处负责学校的科研工作,执行教研处管理教研组、教研组管理备课组、备课组管理教师的教研队伍管理模式。学校建立课题管理制度、教研组常规教研活动管理制度、备课组集体备课制度、教师科研档案管理制度等科研制度规范科研管理,教师科研档案内容包括教师年度教科研计划、总结、听课情况、公开课开展情况、论文发表或获奖情况、课题研究情况、参加培训情况、教科研获奖情况等等,学校根据教师科研档案评定年度教研先进个人和先进教研组;学校通过组织读书节活动、教研月活动等校级教研活动搭建教研交流平台,促进教研工作走向深入;学校通过组织教师积极参加各级各类教育教学比赛活动,促进教师专业成长。学校有完善的科研管理制度作为保障,有科学合理的科研管理队伍配备,使学校的科研水平一直处于较高的水准。学校强力推进管理信息化建设。已建立的数字化校园公共基础平台有:数据共享中心、数据交换中心,建成教学成绩 管理系统、图书馆管理系统、后勤管理系统、德育管理系统。实现单点登录的有校园门户网站系统、办公OA系统、教室多媒体系统、虚拟教学系统,学校教务综合管理平台、教学互动中心、学生管理平台、教师学生查询平台、资产管理、耗材管理平台、一卡通系统、移动录播系统、数据中心备份系统、校园智能安防系统等。学校一卡通系统实现多卡证合一功能;通过智慧校园建设,将现代信息技术与办公、教学、管理相融合,全面提升了学校管理信息化水平。
3.4.7 管理信息化水平
3.4.7.1信息化校园建设现状。学校建有门户网站,信息化基础设比较完备,互连网带宽350M,设立校园网中心机房,配置4台联想服务器,共计34T存储,建成了千兆光纤骨干,千兆网络进班级、无线网络已覆盖教学区、办公区、部份宿舍区,全网信息点 达到900多个的校园网。所有的教室及实训室都设置有网络节点,配置触屏一体机,办公室、教研室配置高性计算机,教师人手一台电脑,且具备熟练的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校园、教室、寝室已实现监控覆盖,校园IP广播覆盖。部署有电子图书、教学视频、学生信息管理、智慧课堂等系统平台实现内部信息共享。车辆自动识别门禁系统实现车辆进出校园科学管理。
3.4.7.2利用互联网提升管理信息化水平。建有学校管理QQ群:巴马民师(河池三高)、巴师党政办(领导干部,完成日常工作的上传下达及学习。使用钉钉考勤系统实现云考勤。使用钉钉门禁系统实现校园全员进出校门监控。2019年底部署智慧化校园一期工程,新增信息化管理系统有:门户、教务管理系统、人事系统、微信招生迎新系统、教学质量内部诊改管理系统、中职云课堂系统、中职教学资源库。
3.5德育工作情况
在持续深化好以往经验、做法的基础上,学校认真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和《中等职业学校德育大纲》的文件精神,切实将立德树人放在学校工作首位,真正实现每个学生都有人生出彩的机会。学校德育工作,以人文精神为主线,着眼社会的需求,坚持做温暖教育,通过课堂主渠道,活动教育,环境教育,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形成积极向上的心理状态和职业精神。
学校开足开全德育课程,按照教育部对职业院校德育课的要求开设德育课,具体课程为每周一节的主体班会课、职业生涯规划课、职业道德与法律、心理健康等教学内容,贯穿三年共4个学期。
精英德育工作团队。学校成立由校长任组长、其余校级领导班子为成员、政教处、校团委、教务处、教研处等科室负责人为组员的德育工作领导小组,下设政教处、各班班主任。领导小组分学期研究学校德育工作重大问题,政教处按月落实学期德育工作任务。学校注重德育队伍能力提升。每周五下午定期召开班主任工作例会,组织骨干教师参加“中职班主任职业能力提升”的培训,不断提升学校德育队伍管理能力。学校强化学生干部培养,树立优秀学生干部典型,充分发挥学生会、校团委、文明礼仪监督员等学生社团在学校日常管理中的主体作用,将学校德育管理覆盖至学生学习和生活的每一个角落。
深化心理健康举措。学校建立心理咨询中心——阳光小筑。学校现有心理咨询师2名;每班设有心理委员1名,定期召开心理委员会议,精心组织心理健康系列活动;积极开展心理辅导活动,根据不同时段学生情况进行心理辅导,开展日常学生个体心理咨询;结合专业特点在部分班级开设心理健康课程,逐步实现心理健康教育课堂化。
3.5.1德育课实施情况。2019年,我校共开设德育课程周课时数21节,德育课程涵盖了在校的所有班级。中职3年制班级,第三年已去实习或上大学,德育课开设到第四学期。全校所有班级都配备一个班主任,德育工作主要由班主任具体实施。每周日晚自习第一节定为每班必开的德育班会课,每周五的第七节定为全校班主任德育例会,每学期都开展优秀班主任德育主题班会展示课。
3.5.2注重文化教育与校园文化建设
3.5.2.1运用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进行思想道德教育。组织学生观看爱国主义教育片或英文原版优秀影视片。利用各种纪念日,组织开展读书宣传活动,举办各种知识竞赛、演讲会、校园文化艺术节等活动,使学生从中受到直观熏陶和潜移默化的教育。营造清新怡人的校园环境文化。学校高度重视校园环境建设。精心布置人文景观,构建AAAA级景区的温馨校园;以感恩园为依托,将众多雕塑作品点缀于校园公共区域,让孩子们有所思、有所想、有所得;充分利用橱窗、展板及食堂、文化长廊将巴马本土文化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容呈现其间,努力做到一墙一壁会“说话”;将校风、校训及征集于师生的与所学专业相结合的成功感言制作为精致的条屏布置在每一间实训室,发挥以文化育人之功效;将企业文化引入校园,做到实习场所各类规章制度、安全标志规范醒目,实训室干净整洁,学生工作服穿戴整齐,工量具摆放规范有序。
3.5.2.2开展主题教育活动和组织多彩文化活动。寓教育于活动之中主题教育活动是增强学生责任意识,培育学生的感恩情怀、激发学生的社会认知度,提升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载体。学校充分利用重大事件、重要节日、纪念日等契机,开展日常行为规范教育和法制教育活动活动等,如 “拒绝毒品,珍爱生命”主题班会等活动。这些活动将时代的主旋律和学生的思想状况作为德育的内容,突出德育的时代性和实效性。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是学校校园文化工作的核心内容,学校坚持做好每月一节活动,做好德育渗透,以特色的校园文化助推学校的德育工作开展。组织开展课余文化教育活动,创设活动育人环境,发挥校园文化的培养雕塑作用和娱乐释放作用。如组织学生观看爱国主义教育片或英文原版优秀影视片。利用各种纪念日,组织开展读书宣传活动,举办各种知识竞赛、演讲会、校园文化艺术节等活动,使学生从中受到直观熏陶和潜移默化的教育,营造清新怡人的校园环境文化。
3.5.2.3加强校园文化设施建设,创设良好的育人环境,发挥校园文化的熏陶导向作用。学校高度重视校园环境建设。精心布置人文景观,构建AAAA级景区的温馨校园;以感恩园为依托,将众多雕塑作品点缀于校园公共区域,让孩子们有所思、有所想、有所得;充分利用橱窗、展板及食堂、文化长廊将巴马本土文化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容呈现其间,努力做到一墙一壁会“说话”;将校风、校训及征集于师生的与所学专业相结合的成功感言制作为精致的条屏布置在每一间实训室,发挥以文化育人之功效;将企业文化引入校园,做到实习场所各类规章制度、安全标志规范醒目,实训室干净整洁,学生工作服穿戴整齐,工量具摆放规范有序。
3.5.3我校积极贯彻落实国家教育部及相关部门每年关于全国中等职业学校“文明风采”竞赛活动通知文件精神,大力推进校园文化建设, 全面推进我校德育实践活动深入开展,充分展示职业学校学生的文明风采。在学校领导高度重视下,相关部门精心组织,广泛宣传,组织“文明风采”竞赛初赛工作并成立了教务处、政教处、团委牵头的“文明风采”竞赛组织委员会,进行人员分工,明确人员职责,确定项目进度,制定奖励制度。制作学校文明风采竞赛方案,通报各组进度,通知各类会议,起草竞赛总结和表彰,邮寄作品,保存各类资料。督导组负责检查、监督、指导项目组的进度,精选出高质量参赛作品,保证如期上交作品。
3.5.4社团活动。加上今年成立的民族器乐协会和社团联合会,学校社团共计15个,日常由团委组织各社团开展多样化活动,为学生平衡学习、展现自我、培养才艺、全面发展提供平台。如学校团委组织800名志愿者为2019巴马国际马拉松比赛提供服务,提升学生实践能力;“文明礼仪服务队”参加学校各类颁奖活动及各赛事168人次,圆满完成志愿服务工作;“铜鼓舞社团”参加学校各项大型文艺活动展演12次,向全校师生传承民族文化;“青年志愿者协会”每学期3次到敬老院、特殊儿童学校开展“学习雷锋精神,关爱老人小孩”活动等; “校园广播站”组织学校播音节目,组织学校师生开展“国旗下的讲话”活动征文33篇;“国旗护卫队”组织升旗仪式活动33次。学生社团在丰富校园文化生活、推动学校精神文明建设方面所起的作用越来越被关注和重视,学生社团成为加强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有效途径,有利于促进学生人格的不断完善,为学校创设优美的校园环境、优质的实训条件和丰富的校园文化生活,为学生创造展现自我的平台。
团组织学生会建设及活动:健全完善基层组织结构,组织机构网络化。学校团委结合我校实际情况积极开展“青年大学习”主题活动,利用周末时间组织各班同学利用手机学习“青年大学习”主题内容,现已经学到第七季;组织学生贯彻学习团十八大和团十八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讲话精神。加强学生会对校园 “每月一节”,即感恩节、文化艺术节、体育节、教师教育月活动、安全文明月、读书节等的服务工作;加强团组织建设,做好团员信息录入“智慧团建”系统工作,抓好基础团建工作、班级团支部建设和团员先进性工作,发挥青年学生的引领作用。
建立完善学校团委工作机制,深入培养团员意识。我校坚决按照团市委的规定和要求发展团员,加强团的基本知识和理论的宣传教育,提高团干部及团员的政治素质的同时让积极要求进步的非团员学生对共青团有一个更清晰的认识,促其积极向团组织靠拢,按照发展团员程序,发展学生团员130名,并坚持“三会一课”制度,评选表彰先进学生90多名,增强基层团组织在青年中的影响力和凝聚力,不断增强团员青年的团员意识。学校团委隶属于校党委,学校团委开展各项工作都得到上级团组织和学校党委的大力支持,注重各班团支部建设,配备专项工作负责人,为各项工作的正常开展提供了人员保障。认真做好团员组织关系的转接,团籍注册,团费收缴和团员信息年度统计工作;定期组织召开团员代表大会;定期以各支部为单位组织召开团干部会议、团员会议,完善基层团支部的建设。坚持做好“推优”工作,2019年5月,韦海纯、覃轩之、唐艳娥、牙甫芳、卢琦、覃华想、韦柳香、韦红梅、韦金妹9位同学荣获2018年度“河池市优秀共青团员”。搭建全方位宣传教育平台,多方面增强团员意识。定期开展“道德讲堂”活动,通过多层面、不同层次人员的会议和培训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受到潜移默化的教育。
学生会开展服务于学校各项工作、活动,紧密围绕中心学校工作积极开展各种活动。积极协助政教处开展“安全文明活动月”“感恩月”等活动,协助教务处开展“体育节”体育组开展篮球比赛等,协助团委开展各种为民服务活动和青年志愿者活动。为学生校圆生活提供良好的活动场所和有益的活动项目,使全体同学在德、智、体、美、劳等方面全面发展。积极利用课余时间,组织有益于同学身心健康的活动,活跃同学们的校内文化生活,密切学生会与同学的联系,促进同学之间的团结。
3.6党建情况
3.6.1学校聚焦“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主线,加强学习。严格按照中央、自治区党委、市委主题教育领导小组相关工作要求,结合实际,不划阶段、不分环节,把学习教育、调查研究、检视问题、整改落实贯穿全过程。集中学习研讨,时间达7天以上;支部层面完成了1次专题党课和1次专题的学习研讨。组织全校干部职工认真学习黄文秀先进事迹,组织观看《红色传奇》、《开国大典》等历史题材影片,开展了革命传统教育、形势政策教育、先进典型教育和警示教育,撰写心得体会。学校党委委员深入各部门各教研组调查研究,了解基层最关心最急需解决的困难问题。设立“征求意见箱”,收集广大教职工对学校党委班子和个人的意见建议,针对教职工的意见建议,学校党委班子召开检视问题研讨会,把广大教职工最关心最急需觯决的问提到议事日程,列出问题、责任、整改三个清单,积极回应广大教职工的意见要求,出台了《教师企业实践实施方案》、《学校宣传工作方案》、《教育教学科研奖励方案》、《双师型教师培养方案》、《教职工出勤考核制度》等制度措施,切实解决群众最关心最急需解决的问题。党委班子通过守初心、担使命、找差距、抓落实,切实矫正党委班子在党员意识、担当作为、服务群众、遵纪守法、发挥作用等方面的差距和不足,以刀刃向内心的勇气抓整改落实,以实际行动守初心担使命。通过一系列的学习教育,实现了理论学习有收获,思想政治受洗礼。
3.6.2加强作风建设,提高工作效率。坚持以改进作风为努力方向推进党的建设,深入贯彻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坚决反对形式主义、官僚主义。加强深入基层调研,切实改变工作作风。深入贯彻市委关于《河池市集中整治形式主义突出问题切实减轻基层负担的工作措施》的通知,进一步精简文件,一些工作部署,能通过手机传达的,一般不再发文。所发文件力求规范、准确、简练,尽量减少篇幅,减少份数。进一步精简会议,提倡少开会,开短会、开务实管用的会,要求会议准备要充分,内容要充实,坚决反对“马拉松”会议,切实减轻基层负担。一年来,学校下发文件和会议至少减少三分之一,但工作效率明显提高。今年五月,学校决定创办中医康复保健专业,以适应巴马国际养生旅游未来发展需要。会议决定以后,黄正杰校长带头抓落实,先后到教育厅、广西中医药大学、巴马民族医院等单位部门解决申报、立项、资金、师资等难题,仅用三个月时间就把项目建成,第一届招了59名新生,实现开门红。
3.6.3加强阵地建设,完善保障机制。从抓政治、思想、组织、纪律方面入手加强党委班子建设,把党委班子打造成团结奋进、务实高效的学校领导核心。加强对干部队伍的教育管理,激励干部担当作为、干事创业。加强对各党支部的指导培训,严格党内政治生活,正常开展"三会一课"、“主题党日”活动,督促党员学习,加强党性分折和党性锻炼,部署各党支部开展"校园党旗红”、“党员先锋岗”、“争当八桂先锋、争做合格党员"”主题实践活动,发挥党支部的战斗堡垒作用。按照有标志、有党旗、有制度、有书报、有设施、有台账的“六有”标准,重新规划建设“党建工作室”,提升服务功能。在学校行政会议室增挂习近平总书记对巴马发展生态产业的指示原文,理清旅游学校专业建设的发展方向和党建工作思路。学族每年用于党建工作的经费开支不低于3万元,纳入学校年度经费预算,保证党建工作经费和党员活动经费保障有力,确保党建工作和党员活动的正常开展。
3.6.4加大扶贫力度,实现整村脱贫。今年是巴马瑶族自治县脱贫摘帽攻坚年,按照巴马县委县人民政府的统一部署,学校积极响应,密切配合。2019年春节到来之际,组织发动巴马县10多位书法家到帮扶联系村甲篆镇拉高村义务为群众写春联,送吉祥。还捐款5000元,资助拉高村开展春节文体活动,宣传扶贫政策。组织扶贫工作领导小组制定帮扶计划,有秩序开展工作。为了提高群众满意率,学校党委书记走访了全村9个自然村97个贫困户,与群众沟通交流,解答疑难问题,大幅度提高群众满意度。组织全体帮扶干部开展为贫困户制定一条增收措施,大搞一次清洁卫生,进行一次促膝谈心等“八个一”活动,切实为群众办实事好事,通过近一年的努力,贫困群众全部达到“八有一超”脱贫指标,群众满意率百分百,实现了整村脱贫。
4.校企合作
4.1校企合作开展情况和效果。我校深入开展校企合作的研究和实施。与广西巴马寿乡旅游股份有限公司、仁寿山庄、武周度假酒店、桂林大公馆、桂林饭店、广西巴马明天旅游产业开发有限公司、巴马赐福湖君澜度假酒店、广西宏泰吉生态旅居投资有限公司、广西义商联合教育科技有限责任公司、平平果大学园区创业孵化基地、巴马县民族医院、河池各县12家幼儿园等企业开展校企合作,得到他们的大力支持,同时校企双方利用各自优势加强联系和合作,实现校企融合。通过多种方式,学校与本地企业建立了稳固的合作关系,2019年新增校外实习基地3家。23家企业成为我校校外实训基地,形成了长期稳定的紧密合作关系。
学校积极深化校企合作模式,除广泛拓展学生校外实训基地外,在现代学徒制以及高技能人才培养方面进行了新的尝试。学校与广西巴马寿乡旅游股份有限公司开展的“养生烹饪专业‘商教一体’项目”作为试点项目,旨在培养高技能养生烹饪人才。学校与广西义商联合教育科技有限责任公司共建互联网+孵化基地,满足电子商务专业学生的学习和实践需求。学校与巴马县民族医院共建“医教一体”的育人模式,培养在大健康背景下对中医康复与保健人才的需求,从而更好地为地方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服务。
4.2学生实习情况。学校高度重视与企业的合作,及早让学生体验企业文化,实施复合型人才培养模式和“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通过完善校内“实训室”和建立校外“实习基地”,为学生提供创造性学习的条件。围绕校内“实训室”和校外“实习基地”进行相关理论、技能课程内容的重组,改革课程设计,探索实行“教、学、做”一体的项目导向课程实施方案。与相关企业在校企优势互补、项目设计开发、人才订单培养等方面进行有益的探索实践,实现课堂与实习、教学与生产一体化,既加强学生的理论水平,又强化了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
学校每年通过“企业进校园现场招聘会”落实学生顶岗实习,一次性就业率达96%以上。学生到企业等用人单位实习的管理制度健全,工作机制和配套措施完善。在学生实习管理中实行分级负责制,由校长室直接领导,招生就业处、学生处、教务处具体分管全校学生的企业实习指导、推荐、服务管理、联络企业等工作,各专业部则具体负责指导本部门实习指导老师实施学生企业实习管理工作,并进行学生实习档案的记载,学生校外实习中突发事件的处理、学生实习过程资料的收交等工作,由上至下、由内至外建立了全方位的、互动式的管理机制。学校严格执行国家《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实习管理办法》,制定了《巴马民师学生校外实习管理条例》,规范了学生校外实习行为。学校、学生和企业签订《校企合作协议书》,明确企业、学校、学生三方在学生定岗实习过程中的责任和义务,通过协议约束企业、学校、学生,获得了较为明显的管理成效。
4.3集团化办学情况。2016年起,我校加入河池市职业教育集团和广西旅游职业教育集团,均为理事单位。2015年起,我校加入广西学前教育职业教育集团,为副理事长单位。积极参加集团活动,履行理事(长)单位职责,各单位之间合作交流常态化,有力地促进了我校的教学和科研,也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
5.社会贡献
5.1技术技能人才培养。我校大力加强技术技能人才培养,取得良好效果。办学以来,我校学生在省级技能大赛等赛项中获奖15人次,在市级各项比赛中获奖100人次。此外,我校坚持每年举行一次校级技能大赛,以赛促教、以赛促学、以赛促练。毕业生就业率为100 %,其中对口就业率82%,本地就业率为95%。
2019年11月,我校继续邀请与我校有密切合作关系的23家企业人事部门负责人开展座谈,通过问卷方式对我校毕业生在企业实习、就业的满意度进行了测评。91.31%的企业认为我校毕业生素质和在企业的表现为优秀和良好,8.70%的企业认为一般。
表5-1 2019年巴马民师校企合作座谈会《调研问卷》部分意见反馈统计表
5.2社会服务。学校加强组织协调,开展幼儿园教师、乡村旅游从业人员、下岗失业人员职业技能培训。
5.2.1 企业在岗职工技能培训。2019年,对广西巴马寿乡旅游股份有限公司、巴马实验幼儿园等30家企业的员工开展了6个批次的在岗职工技能培训。培训的人次达300人次。(2)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培训。2019年,对下岗失业人员进行导游讲解、中餐烹饪、中式面点、插花、茶艺、调酒、酒店服务、电子商务等培训,人均课时达20节以上,培训的人次达200人次。(3)文化传承。2019年,我校继续完善东巴凤铜鼓艺术文化传承创新职业教育基地的建设,培训的铜鼓艺术文化传承骨干达180人次,对东巴凤铜鼓艺术文化的传承和创新发挥了领头羊的作用。
5.2.2 教育系统专题培训。2019年,我校利用学校烹饪专业实训室、学校示范食堂等优势资源,对巴马县第二中学全体食堂工人56人进行了后勤服务专题培训。承办河池市教育局主办的2019年河池市学校安全工作培训班,对全市中小学186名安全管理人员共进行了学生食堂建设及管理、学校安全教育方面的培训。
5.3对口支援。从2016年起,我校成为巴马县甲篆镇拉高村的对口支援单位,对该村113户建档立卡贫困户进行精准扶贫。按照国家的扶贫要求,截止至2019年底,已经有110户贫困户脱贫,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作出了力所能及的贡献。
6.举办者履责
6.1经费拨款。2019年经费拨款共计2729.4695万元,市本级一般公共预算财政拨款1929.4695万元,上级专项拨款800万元,其中《中等级职业学校办学条件达标建设项目》(桂财教(2019)106号)300万元;《中餐烹饪与营养膳食示范特色专业及实训基地建设》(桂财教(2019)64号)500万元。经费支出共计2729.4695万元,项目支出1307.2430万元 ;基本支出1422.2265万元,其中人员支出1136.2802万元,公用支出285.9463万元。
6.2政策措施。根据《教育法》、教育部《全面推进依法治校实施纲要》,学校一直致力于以章程为依据不断完善现代学校制度,使学校内部治理结构不断完善,民主管理不断深化,办学行为依法规范,师生权益得到了有效保障。
根据学校改革的实际需要,经学校反复调研对原有的组织结构进行调整,进一步优化学校内部机构设置,增设了专业部管理,形成学校领导顶层设计、中层干部具体协调、具体工作项目自治的治理结构。
完善制度体系建设,健全自主办学与自我管理的制度体系,全面梳理学校各项制度、政策,在充分论证的基础上对各项制度进行了修订,在此基础上进一步编制了《河池市巴马民族师范学校制度汇编》,形成健全、规范、统一、有效的制度体系,保障办学自主权的有序运行。
完善多元内部治理结构,学校实行校长负责制,全面负责学校的教育教学和行政管理工作。定期召开校务工作会议,教职工代表大会,审议表决学校重大工作,保证政务公开透明。学校实行严格的干部管理制度,建立部门目标责任制和责任追究制。学校健全师生信访投诉制度,校纪委督导室确保每一件事有落实、有回音。
学校把集体讨论决定作为学校重大决策的法定程序,推进学校决策的科学化、民主化、法治化。本年度召开了4次教代会,在广泛征求教职工意见的基础上,教代会审议通过了《教职工竞聘上岗实施方案(2019年修订)》等。 通过实施现代学校制度建设,使校长负责制与学校办学自主权得到落实,加快健全了学校自主发展、自我约束的运行机制,增强学校办学活力和发展内在动力,实现权力运行的规范化、科学化、民主化,不断提升依法治教和依法治校水平。
7.特色创新
案例1在中职学前教育专业技能课程融入民族艺术的实践研究――以河池市巴马民族师范学校为例 (教学特色案例)
(一)研究的背景
1.社会发展的需要
民族艺术是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全党要更加自觉地增强四个自信,即: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和文化自信。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5周年大会上的重要讲话进一步强调:“文化自信,是更基础、更广泛、更深厚的自信。”这些论述表明:文化自信是“三个自信”的精神升华。习近平总书记认为:因为“文明特别是思想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无论哪一个国家、哪一个民族,如果不珍惜自己的思想文化,丢掉了思想文化这个灵魂,这个国家、这个民族是立不起来的”;因为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可以为治国理政提供有益启示,也可以为道德建设提供有益启发”,“我国今天的国家治理体系,是在我国历史传承、文化传统、经济社会发展的基础上长期发展、渐进改进、内生性演化的结果”;更因为“只有坚持从历史走向未来,从延续民族文化血脉中开拓前进,我们才能做好今天的事业”,“没有文明的继承和发展,没有文化的弘扬和繁荣,就没有中国梦的实现”。
我们提倡的“文化自信”有其深厚根基,是可以真正践行的。因为,我们有优秀传统文化的底蕴,这种在优秀传统文化基础上的继承和发展,夯实了我们文化建设的根基,奠定了我们文化自信的强大底气。
让学前儿童从小受到民族艺术的熏陶,是民族文化传承与创新的重要举措,是落实“文化自信”的具体表现。中职学校学前教育专业是培养学前教育的教师,在技能课程中融入民族艺术,让学前教育专业学生掌握民族艺术,为民族艺术的传承具有重要意义。
2.学前教育课程发展的需要
民族艺术是我国传统文化的典型代表,是我国历史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蕴藏在民族文化中的宝贵精华和它传达的优秀精神很适合融入到教育当中,而学前教育是我们发展教育的一个关键,因此很有必要将民族艺术和学前教育进行有机结合,这是可行性。
学前儿童需要从小培养一种爱国思想,就必须对我们国家的优秀文化传统有所了解。民族艺术是我国优秀文化传统的典型代表,因此,在学前教育课程中有选择地添加一些民族艺术是很有意义的举措。在精神文化层面,它以一种潜移默化地方式改造、影响人们的认知方式、思维方式、价值观念、道德观念等多个方面。因此,民族艺术对幼儿智力潜能的开发、思想品德的培养、审美能力的提高等方面的培养都有巨大作用。民族艺术取材于我国劳动人民自身的生活,具有很强的实用性和操作性,许多作品都传达了我国民族艺术传统的精髓。开展这项内容不但能陶冶幼儿的审美情操,让幼儿充分体验艺术美带来的精神愉悦,而且锻炼了幼儿的认识、欣赏、思考、创作能力等。民族艺术中常常包含着劳动人民的朴素情感,流露出人们对真善美的崇尚,渗透着我国本真哲学。这些优秀的价值理念、思想情感都会对幼儿的良好发展产生积极的影响。
现实中,很多民族地区的幼儿园,在学前教育的课程设计中,有意识地挖掘当地民族艺术作为艺术领域活动的内容。如,民歌、铜鼓、舞蹈等艺术。由于,幼儿园受到人力和物力等方面的限制,在开发民族艺术课程中,缺乏科学指导和系统研究,只能停留在零散的和表面的现象上。这反映了幼儿园需要具备民族艺术知识技能的专业应用型教师,所以,中职学校的学前教育专业技能课程有必要增加民族艺术内容,加强在技能课程中融入民族艺术的研究。
3.民族艺术融入学前教育专业技能课程的价值
(1)民族艺术融入学前教育专业技能课程具有社会与个人价值
民族艺术是我国传统文化的典型代表,它是中华民族文明之源,是我国传统文化这条大河的一个重要分支,它与生俱来的乡土情味和地域特色最容易取得人们精神上的共鸣和认同,甚至唤醒深藏在每一个中国人心中的爱国情愫。培养学生与传承文化是教育工作者的神圣职责,因此,民族艺术融入学前教育专业技能课程是符合国家、社会等发展需要。同时,民族艺术融入学前教育专业技能课程是培养学生掌握民族艺术的重要手段,对提升学生民族艺术素养具有重要意义。
(2)民族艺术融入学前教育技能课程可以弥补技能课程的不足
民族艺术具有很强的地域性,它会以当地民族的传统文化作为落脚点,渗透着当地人民的生活气息和乡土文化,因此它不同于当前制度化的教育体制。当前的学前教育专业技能课程很难看到带有生活气息和乡土情味的民族文化,而民族艺术融入学前教育技能课程则是一种贴近自然、贴近生活,融入民俗的教育方式,这正体现出民族艺术的实用性和教育价值。因此,民族艺术融入学前教育技能课程的研究是实现学前教育专业课程民族化的一个很好平台。
(3)弘扬民族艺术,拓宽艺术课程内容
民族艺术的价值不仅仅局限于传播,更在于不断地传承。通过课程方式,不仅传授民族艺术知识和技能,而且使其深刻的艺术价值深深地植入下一代人的思想,使他们认识到民族艺术的重要性和传承性。
民族艺术是人类文明史上十分重要的组成部分。随着时代不断地飞速发展,艺术形式不再仅仅只是局限于传统的书法、舞蹈、音乐等。它在历史长河的发展中,形成了一批又一批全新的艺术理念。而民族艺术融入学前教育专业技能课程是弘扬民族艺术主要传播方式,是拓宽艺术课程内容主要载体。
(二)理论依据
1.社会文化理论认为:人们所处的环境与人们的内部心理有着密切的联系,人们所处的环境充斥着先辈们的文化以及与此相关的物化成果。维果茨基关于社会文化的学习理论强调人类的智能来自于我们的社会或文化,个体的认知发展首先是通过人际间(人与社会环境之间)的交互实现的,而不是首先通过内在的过程(内化过程)实现的。也就是说,儿童的认知能力的发展始于社会关系和文化,儿童的记忆、注意、推理能力的发展都和学习使用社会的创造发明有关。如语言、数学体系和记忆方法,在一种文化背景中,会包含学习如何借助电脑进行计算;而在另一种文化背景中,会包含用自己的手指或珠子计数。
2.结构主义课程理论
结构主义课程理论认为,人的学习是认知结构不断改进与完善的过程,因此,学科基本结构的学习对学习者的认知结构发展最有价值。结构主义课程理论强调学科基本结构的学习要与学生的认识发展水平相一致,因此在编制学科课程时,要依据学习者的思维发展水平,采用螺旋上升的方式编制课程。在课程实施上,结构主义课程理论倡导发现式学习法,重视培养学习者的直觉思维和独立思考能力。
3.要素主义课程理论
要素主义课程理论认为,儿童中心的课程难以保证学生获得基本的知识技能,而教育和课程应当将人类文化要素传授给下一代。要素主义课程理论的主要观点包括:①课程的内容应该是人类文化的“共同要素”,首先要考虑的是国家和民族的利益;②学科课程是向学生提供经验的最佳方法;③重视系统知识的传授,以学科课程为中心。
4.人本主义学习理论
人本主义学习理论认为,要理解人的行为,必须理解他所知觉的世界,即必须从行为者的角度来看待事物。要改变一个人的行为,首先必须改变其信念和知觉。人本主义者特别关注学习者的个人知觉、情感、信念和意图,认为它们是导致人与人的差异的“内部行为”,因此强调要以学生为中心来构建学习情景。
人本主义学习理论认为,人类具有天生的学习愿望和潜能,这是一种值得信赖的心理倾向,它们可以在合适的条件下释放出来,当学生了解到学习内容与自身需要相关时,学习的积极性最容易激发;在一种具有心理安全感的环境下可以更好地学习。罗杰斯认为,教师的任务不是教学生知识,也不是教学生如何学习知识,而是要为学生提供学习的手段,至于应当如何学习则应当由学生自己决定。教师的角色应当是学生学习的“促进者”。
(三)应用价值
1.融入民族艺术,创新技能学科课程
目前,中职学前教育专业技能课程是三大课程的核心之一,由于我国民族文化博大精深,教材编者很难照顾到各个地区独特的民族文化和民族艺术,往往是顾此失彼。为了体现和传承当地民族艺术,各学校在使用通识技能课程教材的基础上,根据当地的民族艺术特点,自编校本教材。这样可以将当地民族艺术更好的融入到学前教育教学中,不断的对学前教育专业技能课程做出创新,促使学生文化素养得到提升。如“唱歌”是中职学前专业学生必备的一种技能,在关于“唱歌”的技能课程教学中,教师除引导学生学习一些现代儿歌,还可以带领学生学习一些壮族、瑶族等民歌,从而在提升学生“唱”的技能同时,了解更多的传统民族文化知识。
2.融入民族艺术,可以传承民族文化
儿童是民族艺术血脉的继承者和基因的承载体。儿童获得文化首先是从家庭开始的,他们的文化靠口耳相传,言传身教,孩子自一出生就开始了文化传承与习得的过程。儿童到了幼儿园后,由幼儿园教师通过艺术领域的活动传授本民族艺术,达到世代相传的效果。在传承过程中,如何去梳理这些内容,需要培养幼儿园教师的中职学校承担这个重任,一方面,收集整理民族艺术融入课程;一方面,通过课程形式传授给学前教育专业学生,通过学前教育专业学生把民族艺术传递给幼儿。这样,才能解决传承的困惑,真正落实“文化自信”的理念。
3.增强民族学生自信,培养文化修养
孔子说“知之者不如乐之”,在中职学前教育教学中融入民族艺术,组织学生开展各色各样的民族文化活动,可以帮助学生加深传统文化认识,促使学生的人文底蕴得到积累。如,“三月三”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开展“民族文艺汇演”活动,在活动过程中学生可以跳民族舞蹈,唱民族歌曲,展示民族特色工艺品。这些活动的开展,为学生提供了展示自己的舞台,有助于激发学生的民族文化学习热情,从而实现人文底蕴的提升,强民族学生自信感。
(四)国内外研究现状和趋势
1.缺乏掌握民族艺术的师资
民族文化的传承,关键在于教师。目前,在不少民族地区的学校,师资问题是一个比较突出的问题。许多学校没有专业的民族艺术教师,没有民族艺术课程,真正了解民族艺术的教师则很少,参加过培训的教师根本没有。这就制约了民族艺术的传承。
2.政府重视,但投入资金不足
从国家层面来看,国家已加强政策性倾斜,但资金扶持还不够。民族艺术校本课程的开发、师资培训、民族文化活动的开展等都离不开资金的支持,但是目前还没有足够的经费来保障,民族艺术的传承在民族地区还处于自发阶段,需要得到相关部门的重视。再加上民族地区相对贫困,发展举步维艰。在很多地方,民族艺术传承缺乏整体规划,没有专门的研究、收集、整理团队,组织比较松散,没有形成系统性研究。
3.民族艺术保护期待加强
文化是一个民族的根。一个民族如果完全丧失了自己的文化传统,那么,这个民族也就失去了存在的意义。许多发展中的国家、民族在经历经济发展巨变的过程中,其传统文化都经历了从被忽视到重新回归的过程。我们应该吸取前车之鉴在文化的保护与传承问题上做好充分的准备,及时破解传承中的难题,走出一条可持续发展之路。
所以,民族地区原生态文化氛围的保护更加紧迫。在一些注重记忆和口传心授民族传统技艺濒临消失之前如何培养好接班人,如何实现与学校教育的对接,需要政府与学校的重视。
(五)研究目标
1.收集、整理民族艺术素材和技法,汇编民族艺术校本教材。
2.形成在中职学校技能课程融入民族艺术的校本特色课程,探索民族艺术融入技能课程的教学模式。
3.培养民族艺术专业教师和兼职教师。
(六)研究内容
1.收集、整理民族音乐素材和演唱技法,汇编民族音乐校本教材。
课题组成员分别到巴马、东兰、凤山、南丹、百色等地采风,收集、整理民族音乐素材和演唱技法,汇编民族音乐校本教材,正式出版教材。
2.收集、整理民族舞蹈素材和舞蹈技法,汇编民族舞蹈校本教材。
课题组成员分别到巴马、东兰、凤山、南丹、百色等地采风,收集、整理民族舞蹈素材和舞蹈技法,汇编民族舞蹈校本教材,正式出版教材。
3.收集、整理民族铜鼓技艺,汇编民族铜鼓技艺校本教材。
课题组成员分别到巴马、东兰、凤山、南丹等地采风,收集、整理民族铜鼓技艺。汇编民族铜鼓技艺校本教材,正式出版教材。
4.探索民族艺术融入技能课程的教学模式。
开展教学实践研究,通过上公开课、探讨课、课赛以及外出学习等形式,不断总结经验,探索如何更好地把民族艺术融入技能课程的教学模式。
5.培养民族艺术专业教师和兼职教师
通过外出培训和采风等形式,不断提高民族艺术专业教师的民族艺术水平和教学水平。聘请民间艺人大师到校讲学,一方面提高教师民族艺术素养;另一方面提高教学时效性,让学生零距离接触到民间艺人大师和民族艺术。
(七)拟解决的关键问题
针对民族艺术挖掘、传承和保护存在的困境,课题组试图在中职学前教育专业技能课程融入民族艺术的实践研究中,不断挖掘民族艺术,将民族艺术融入技能课程,以课程的方式传承民族艺术,使民族艺术得到科学、系统的传承和保护。
(八)创新点
1.研究理念创新
目前,国内研究“在中职学前教育专业技能课程融入民族艺术的实践研究”方向不多,在中职学校学前教育专业技能课程中,基本上都是相同的多,结合当地融入民族艺术的技能课程比较少,没有起到传承和发扬民族艺术的作用。本课题,将民族艺术融入技能课程,以课程的方式传承民族艺术,充分体现民族学校办学的特色,使民族艺术得到科学、系统的传承,具有重要意义。
2.研究方法创新
本课题采用问题导向法和调查法等主要方法,在教学实践中边工作边研究,以教学工作和职业工作的任务为导向进行研究,具有“针对性、系统性和时效性”三个特点。
“针对性”表现在根据我校技能课程和幼儿园课程特点,收集、整理民族艺术;“系统性”表现在收集、整理后的民族艺术形成课程,以课程方式进行传授;“时效性”表现在充分发挥民族艺术在技能课程的作用,达到传承民族艺术功能的同时,激发学生热爱民族艺术,扩大学生的民族文化素养。
3.可借鉴性强,辐射面广
通过研究,探索在中职学前教育专业技能课程融入民族艺术的教学模式和方法可操性强,其它中职学校可直接借鉴,辐射面广,也可以为当地幼儿园的民族艺术课程提供帮助和服务。
(九)研究思路
本课题研究有目的、有计划严格按照“调查筛选——课题论证——制订方案——实践研究——交流总结——申请结题”的程序进行。先对中职学校学前教育技能课程融入民族艺术现状进行调查分析,在全面了解的基础上,明确本课题研究的内容、方法和步骤;再组织本课题组教师学习课题研究的内容、目标和具体的研究步骤。根据课题研究步骤和研究内容,对课题组成员进行明确分工,落实具体研究任务。每个研究步骤和研究内容,都要制定相应的研究方案,进行每个阶段总结,形成总结材料,并安排好下一阶段的研究内容。通过一系列的研究活动,探索“在中职学前教育专业技能课程融入民族艺术”的操作策略,形成“在中职学前教育专业技能课程融入民族艺术”具体操作方法和教学模式。以此推动“在中职学前教育专业技能课程融入民族艺术”的应用与研究。
(十)研究方法
1.调查法:通过走访、采风、调查收集民族艺术资料。
2.问题导向法:以收集民族艺术为问题导向,有针对性走访、采风、调查收集民族艺术资料。
3.访谈法:与民间艺人进行访谈,通过口授方式和言传身教方式收集民族艺术资料。
4.个案研究:对某一民族艺术样本进行观察、调查、了解,并对之进行“创新发展”,达到开发利用民族艺术资源。
(十一)预期的成果(包括成果形式、实施范围、受益学生数等)
通过四年的研究,探索民族艺术融入中职学前教育专业技能课程,形成“在学前教育专业技能课程融入民族艺术”的教育特色校本课程。成果形式:研究报告、课题结题报告、论文、视频文件、教材。实施范围为我校学前教育专业所有学生,受益人数3000人以上。
(十二)研究工作的具体时间安排及进度、人员分工
1.准备阶段(2017年3月-2017年4月)
调查“在中职学前教育专业技能课程融入民族艺术”的现状,制定研究方案。课题组成员集中召开研究会,明确研究的指导思想及其实施策略,任务分解到具体人员,制定相应的研究方案,探索“在学前教育专业技能课程融入民族艺术的实践研究”具体研究方案。(负责人:陆英明、黄德英)
2.实施阶段(2017年5月-2020年11月)
(1)收集、整理民族音乐素材和演唱技法,汇编民族音乐校本教材。
课题组成员分别到巴马、东兰、凤山、南丹、百色等地采风,收集、整理民族音乐素材和演唱技法,汇编民族音乐校本教材,正式出版教材。(2017年5月-2018年5月,负责人:黄银香、黄海)
(2)收集、整理民族舞蹈素材和舞蹈技法,汇编民族舞蹈校本教材。
课题组成员分别到巴马、东兰、凤山、南丹、百色等地采风,收集、整理民族舞蹈素材和舞蹈技法,汇编民族舞蹈校本教材,正式出版教材。 (2017年5月-2018年5月,,负责人:韦仕龙、叶珊珊)
(3)收集、整理民族铜鼓技艺,汇编民族铜鼓技艺校本教材。
课题组成员分别到巴马、东兰、凤山、南丹等地采风,收集、整理民族铜鼓技艺。汇编民族铜鼓技艺校本教材,正式出版教材。(2018年10月-2019年12月,负责人:覃波、韦盛杰)
(4)探索民族艺术融入技能课程的教学模式。
开展教学实践研究,通过上公开课、探讨课、课赛以及外出学习等形式,不断总结经验,探索如何更好地把民族艺术融入技能课程的教学模式。(2018年9月-2020年10月,负责人:黄德英、杨英辉)
(5)培养民族艺术专业教师和兼职教师
通过外出培训和采风等形式,不断提高民族艺术专业教师的民族艺术水平和教学水平。聘请民间艺人大师到校讲学,一方面提高教师民族艺术素养;另一方面提高教学时效性,让学生零距离接触到民间艺人大师和民族艺术。(2018年9月-2020年10月,负责人:陆英明、韦兰艳)
3.总结阶段(2020年11月)
课题组成员在课题研究终期提交一项成果,能代表自己专业水平的教育论文、阶段总结和研究报告,最后形成结题报告,出版校本教材,教学视频。(2020年11月,负责人:蓝必亮)
案例2(创新德育之禁毒教育):以学校禁毒教室为载体,创新开展中职学校禁毒教育工作
我校中职学生的基本现状是学习基础薄弱,厌学心理严重,行为习惯较差,自控能力差,并伴随自卑、焦虑、冷漠、对抗等非正常心理,容易染上吸毒等害人害己的恶习。因此,我校反思德育领域的方法策略,除了每月一节的主题德育教育活动之外,还开辟了感恩园、禁毒教室等主题德育场所,探索出一条用“主题德育场所”培育人的高效德育之路。用“主题德育场所”培育人的策略很有效,现就拿我校的禁毒教室来说,以前无禁毒教室,禁毒教育总达不到理想目的,效果总是不佳。后来有了禁毒教室,学校充分发挥禁毒教室作用,禁毒教育的有效性得到了大大的提高,收到了很好的禁毒预防教育效果。
一、我校禁毒教室简介
我校禁毒教室是巴马县禁毒教育示范基地,基地建筑面积约72平方米,位于我校旅游综合楼303实训室,该禁毒教室自正式建设完毕后,就已逐步向社会各界人士及青少年群体免费开放,但主要是针对我校所有学生开放,每个学期全校每个班级必须到禁毒教室接受一次禁毒教育。
禁毒教室集多媒体演示、实物展示、写真展板、图片展示、等多种形式于一体,通过详实的记录、真实的物件向青少年学生普及毒品危害,宣传禁毒法律法规,提升全民拒毒防毒意识,号召和动员学生拒绝毒品,共同参与禁毒斗争,坚决打好打赢新时代人民禁毒战争。
我校禁毒教室的建成使用,全面推动了我校毒品预防教育工作常态化的一项重要举措,对于增强我校学生的防毒拒毒意识,具有十分重大意义。
二、我校禁毒工作方案
(一)指导思想
为了贯彻中央关于大力开展“无毒社会”创建活动的指示精神,充分发挥学校教育在毒品预防教育活动中的重要作用,使广大学生认清毒品的危害,进一步增强防毒、拒毒意识,确保“学生不涉毒、校园无毒品”,我校围绕“远离毒品珍爱生命”的宣传教育主题,以创建“禁毒示范学校”为目标,全面深入地开展工作,以提高学生禁毒意识和抵制毒品为根本,营造一个健康文明、和谐向上的校园环境,特制订本方案。
(二)活动目的
1.通过利用禁毒教室进行教学和多种形式的宣传教育,使学生了解毒品危害,学习预防毒品的基本知识及禁毒政策与法律法规,确立“远离毒品,珍爱生命”的意识,掌握拒绝毒品的方法与技能,养成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
2.掌握简单的识别能力和自我保护本领,将禁毒意识普及向家庭,社会延伸,形成一个学生带动一个家庭的宣传效应。
(三)具体措施
1.提高认识,加强领导,增强做好学校毒品防御教育工作的责任感。
(1)学校成立禁毒宣传教育工作领导小组。领导组织学校禁毒宣传教育工作、协调学校与禁毒工作相关部门之间的关系,制订禁毒宣传教育工作制度计划,组织和监督学校禁毒宣传教育工作的开展。
学校专门成立了以校长为组长,副校长为副组长,德育处和班主任为成员的创建工作领导小组,将禁毒教育列入全年工作计划,制定实施方案,落实责任制。
领导小组成员
组 长:黄正杰、唐旭国
副组长:苏正松、黄德英、蓝必亮
成 员:罗智文 、杨英丹、韦云茂 、梁欢以及各班主任
(2)学校高度重视禁毒宣传教育工作的重要性、紧迫性和艰巨性,将禁毒宣传教育作为学校德育教育的一项重要内容,使毒品预防教育工作有计划、有组织地进行,做到层层落实。
2.充分发挥学校、家庭的教育网络作用和禁毒教育,营造良好的禁毒氛围。
3.充分利用学校宣传阵地,为开展毒品预防教育工作创造良好氛围。
(1)利用学校禁毒教室,举办禁毒专题教育宣传图片展
(2)利用学校和班级黑板报,出好禁毒专刊
(3)利用校广播站,制作禁毒专题节目
(4)播放禁毒教育宣传影片
4.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发挥校内教育主渠道的作用。
(四)具体活动安排
1.第二周组织全体班主任在禁毒教室进行禁毒教育培训会,各班每个学期必须到禁毒教室接受一节禁毒知识教育。
2.班主任老师利用班会课详细介绍毒品的危害,加强学生的禁毒防范意识。
3.各班上好一节“禁毒”主题班会课,上交活动方案、活动剪影、总结等。
4.各班学生写一篇禁毒心得。
5.各班收看禁毒教育宣传片。(《“世纪之患——新型毒品”》《关爱明天》《死亡之吻》等禁毒教育专题片)
6.听有关毒品、毒品预防和禁毒的讲座。
7.班主任利用家长QQ群平台向学生、家长做好禁毒宣传教育,树立形成家庭防范。
8.班级组织开展禁毒知识抢答赛活动。
9.组织师生参观巴马县举办的毒品宣判大会等禁毒活动。
三、学生到禁毒教室接受禁毒教育图片
培训全体班主任如何使用“禁毒教室”
学生在禁毒教室观看学习1
学生在禁毒教室观看学习2
学生在禁毒教室观看学习3
禁毒教室的宣传图片极具教育感染力
四、案例分析
我校禁毒教室设计精美、体验设备高新、警示教育形式直观、感染力强等优势,在全方位、多层次的服务我校毒品预防教育工作中,充分发挥毒品预防宣传警示教育的主阵地作用。
学生通过丰富的图文影视介绍,运用互动参与、体验等方式使学生们在潜移默化中全面提高对毒品及其危害的认识,增强识毒、防毒、拒毒的意识和能力。
通过组织学生的参观学习,动员全校学生参与禁毒,充分发挥了禁毒教室宣传禁毒知识禁毒政策主阵地的作用,切实提升了我校学生禁毒知晓率和参与禁毒工作的积极性。
8.主要问题和改进措施
(1)对学生的学情研究不够,应加强学生学法指导
因为中职生文化知识普遍较差,起点低,没有良好学习习惯。因此,需要加强学生的学法指导研究,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只有学生学会学习,才能促进学生自主发展,从而提高整个学校的教学质量。
(2)面对招生困难,应创新办学思路。中职学校普遍存在招生难,各学校都不断应改进招生方法,加强招生宣传力度。然而,学校应从自身的角度不断诊断和改进办学存在的问题,如办学质量、专业设置、课程结构等方面是否满足学生和社会的需要,只有加强学校内涵发展不断满足学生和社会的需要,当学生和社对学校认可后,招生难就会得到解决。
(3)针对实训设备及实训工位数不足,需加大资金投入
针对我校实训设备及实训工位数不足,在原有设备基础上,今年,我校利用上级专项资金646万元购买实训设备,为教学实训创造更好的条件。因为学生数和专业数多,实训工位数满足不了学生实训的需要,望得到上级部门的资金支持。
(4)教师科研团队意识不强,需加强教师科研团队建设。
我校教师的教研工作存在单打独斗比较普遍,没有发挥团队的作用。应以学科教师为主体,其他学科教师相辅的科研团队。每个学校都有自己独特的教育资源和人力资源,如何利用这些资源促进学校内涵发展,办出特色,学校必须充分发挥各学科教师团队优势开展校本课题研究,实现科研兴校。
河池市巴马民族师范学校
2020年2月21日